前不久,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拟命名名单公布,缙云县舒洪镇上榜,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入选乡镇。
在这个深藏于浙西南山区的小镇,一场文化实践变革正悄然兴起。今年年初以来,该镇打造的“舒洪有请”文化品牌活动通过100多场特色活动,吸粉2万余人次,成为乡亲们想去、爱去、常去的精神家园。
随着微信“叮”一声响起,舒洪镇舒洪村的郑美玲拿起手机,熟练地开始每周活动的报名。“只要在群里参与接龙,或者填写简单的报名问卷,不到10秒钟就能报名成功,很方便。”郑美玲说,这次她给自己和小孙女一起报名了周六的书法培训。
作为常态化开展的系列活动,“舒洪有请”利用文化礼堂、社区学校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场地,每周开展各类活动。
值得一提的是,活动不是“上面定”,而是乡亲们自己“点单”,邀请的老师也不仅仅是文化特派员,“五老人员”“土专家”、文娱积极分子等各类乡村能人都可以走上讲台,分享自己的专长。于是,活动内容变得极为丰富,既有书法、舞蹈、电影赏析这样的艺术课程,也有春耕技能、杨梅种植这样的农技培训,还有亲子教育、全民健身这样的家庭活动……
“五指握笔,掌心要空,笔杆要正……”在最近一期“舒洪有请”书法公益课上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书法教师樊筱东不仅给学员讲述了书法的历史演绎,还手把手教大家练字。作为缙云县首批文化特派员,他与舒洪镇开展了为期2年的结对帮扶,每周六公益授课,堂堂课座无虚席。目前他已带教了80名学员,其中包括20名留守儿童。“自从我家小孩听了樊老师的课后,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了解,学习更加自律了。”家长桑敏说。
盘溪中学的教室里,浙江省音乐考级辅导教师叶金亮认真教导村民演奏婺剧曲牌《闹花台》;在“丽水市文明家庭”户主丁雅琴的带领下,周边居民在全民健身广场上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;文化礼堂观影活动,让礼堂的冷板凳,变成了一座难求的“抢手位”,甚至还带动了周边“夜经济”的发展。
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,“舒洪有请”把准了阵地、人才、服务之间的“脉”,从服务深度、活动实度、内容精度、品牌亮度四个维度切入,变单向输送为“双向奔赴”,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共享文化盛宴,让舒洪这个山区小镇从文化洼地变为精神共富的热土。